【香港留学】浸会大学“浪漫主义”师兄PK“自由主义”师姐
2014年12月01日 来源:挚拓教育 作者:挚拓留学 人浏览
同样是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生,孙文和杨默的毕业时间只差一年。前者是2012年Chinese Litera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的授课式硕士课程毕业生,后者则于2013年毕业于Media Management专业。
谈到对于香港研究生课程的看法时,孙文认为,香港的研究型和授课式研究生在文科专业上差别并不大,因为“文科注重基础积累”。无论是研究型还是授课式,都需要大量阅读文献,累积知识。杨默则说,总体来讲,因为在港读研时间短,学的东西比较宽泛,对她而言,觉得“收获并不是特别多”。
孙文毕业时拍的HKBU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几节课,几个作业,两个学期很快过了,加上找工作穿插其中,整个一年(时间)都很赶。”她这样说道。
时间短,这一属于香港研究生课程的特点,是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不少人正是出于这一点,选择香港或者英国的研究生。然而,众多毕业生关于所受教育时间的反馈不容忽视。尤其是授课式研究生课程,一般来讲,有些专业有三个学期,其中两个通常为13周左右的“大学期”,以及一个7周左右的夏季“小学期”。另外一些专业,上课时间只有两个“大学期”。
授课时间少,是留港学生们回避不了的问题。这时候,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年的时间,是保证自己学有所获的关键。
为什么去香港
正如上文所说的,不少人出于时间上的考虑选择了香港研究生课程,希望用最少的时间获得硕士文凭。事实上,留学生选择赴港之路的理由十分多样。有人因为镀金考虑,有人出于学术追求,有人希望获得留学生身份,有人期待因此留港。即使是同样就读于浸会大学的杨默和孙文,在为什么这个问题上,二人的回答也是迥然不同。
孙文在申请时,已经是一名工作两年多的职场“老人”了,本科是化学专业的他,从小到大对文学都很感兴趣。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因为老师们认为理工科更有前途,而选择了化学专业。
然而,开始工作的时候,孙文非常希望从事和文字有关的工作,但是专业不相关限制了他的发展。鉴于一个文科专业的文凭会对自己的职场前景更好,他决定辞职,选择香港的大学就读。
“因为跨专业,我本科的成绩在申请时没有参考价值,”为了给自己“加分”,他把自己闲暇时期写的诗词歌赋整理起来,“编成一本诗文集,寄给浸会大学”。他同样联系了浸会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希望他们看看自己的作品。
“他们觉得很好,也鼓励我申请浸会大学。我的申请材料并不多,主要就是个人作品。”靠着自己的特色,他顺利地在申请人中脱颖而出。
孙文认为,在研究生专业选择上,学生应该考虑到将来自己的职业元素,这样的话,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份学历的“功效”,以及在未来应用所受的教育。
然而,答案永远不是唯一的。比起孙文的“职场铺路说”,杨默的理由则显得轻松许多。
十几岁的时候很喜欢香港”,谈到自己为什么选择香港读研,她表示,既不是为了学历,也不是为了职业考虑,“我可能不是很标准的受访对象,在哪里读书都只占(生活的)三分之一,精力不会全放在死读书上”。拥有这样心态的她,出于纯粹的对香港的喜爱,申请了港中文,浸会大学等港校,并选择了和本科专业相似的媒体管理。靠着自己完成了申请的一切材料,参加了英语托福考试,杨默踏上了赴港的旅程。
HKBU坐落在九龙塘和观塘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留学香港带来了什么
香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社会,拥有着和内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说起留港这段经历,无论是孙文还是杨默,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不同”,是他们见识的主题。
“首先不同的社会制度,让我认识到很多不同的社会现象,和这之下两种群体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学生的状态。”孙文说道,“无论是气质还是谈吐”,学校对于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即使同在香港,他也觉得香港大学的学生,“看上去更有自信些”。
杨默说,在香港的经历,使她“更开放眼界”。修读研究生时,读书,占其生活的很大部分。因为“香港这边限制少”,在文化上,她觉得更加自由。
正如二人所说,无论是社会状态,还是文化气氛,香港都有其独特之处。因为曾经是英属殖民地,香港受到英国文化影响颇深。即使是今天,依然能看出这段百余年的历史留下的痕迹。无论是采用英美法系,还是那些以英文名命名的街道地点,西化的精神和文化在这里盛行。大环境下,留学生在有意无意中,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开放的文化和网络,让他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事实上,这正是留学的意义所在。
在香港,你适应的如何
在香港读研,语言是一大壁垒。基本上,除了一些中文语言类的课程,所有大学课程都以英文授课,日常交流粤语也居多,融入是留学生面临的问题之一。
“刚过去的时候,因为是新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不过,因为我住在亲戚家里,适应上好一点,”孙文这样说道,因为自己在吴语方言区长大,在此基础上,觉得“学粤语容易些”。
课外活动也为他提供了便利。“课外时间,因为浸会大学基督教氛围很好,我参加了很多教会活动,几乎是每个礼拜必修课。”这客观上帮助他融入了环境,“教会成员很贴心,刚进去的时候,他们就像是朋友一样,不开心时,可以和他们聊天。总体来说,香港给我感觉人很热情。”
杨默如今已经在港就业一年多了,说起适应问题,她很有自信:“语言上,广东话刚来一窍不通,现在完全没有问题。”
在她看来,适应环境完全“看个人态度”。“我是个去哪就适应哪的人。”
这一句话,也许能从某种程度上,回答一些准香港留学生的担忧。
毕业之后去哪里
香港研究生就业前景到底怎么样,可能是赴港留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出于对文字相关行业热爱才选择读研的孙文,在毕业时,也曾在香港工作过半年。他表现得很出色,“在离职时,对方也挽留我”。不过,鉴于个人对于香港的文化行业并不看好,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内地发展。
“他们通常编辑和记者一体,但是我本人不喜欢采访类任务,更多想要从事文字类工作。”对于自己的考虑,他这样说道。
和孙文这种出于职业考虑选择专业的留学生不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在修读传媒的杨默,现在从事的工作和她的专业完全不相关。
“我在保险业,”谈起选择这项职业的理由,她直言不讳,“媒体挣的太少了。”
“现在做这个,我的生活状态很好。”虽然职业和所学不相关,但是说起学习经历带给她的,杨默说道,其实自己现在对香港社会事业事务关心并不少。而且,研究生阶段大量出行和读书的积累,对于其目前工作中的人际交往方面很有裨益。
毕业之后去哪里,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香港研究生在毕业之后,通常面临很多选择。例如留港还是回内地,选择什么类型的工作,是否要继续深造等。在这一点上,留学生的自身心态十分重要。无论是孙文还是杨默,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念。而道路本身,从来都无关对错。
说起很多人关心的“七年留港”问题,杨默说道,虽然自己目前在香港发展,但是已经有北京户口的她,没想好到底要不要那张“永居卡”。“我不确定北京户口和香港户口哪个值钱。”
对于户口问题,孙文也有话说:“读书的时候,很多北方同学执着于一个政策,就是留学呆满360天拿北京户口的那个。”事实上,不止是北京,国内包括上海等城市,都有针对留学生就业的户口政策,在外学习呆满360天的留学生,拥有初步的申请资格。尽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条件,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瞄准这一项规定,希望能为自己带来一定的优惠。
孙文对于这种功利心表示不赞成,户口政策当然能够理解,但是很多学生仅仅把目光放在这一项上,未免太过浅显,“留学花销很大,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父母负责。”
(本文出自大公报,文中孙文,杨默应当事人要求,均为化名)
下一篇:【香港留学】你有多久没看书了?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87本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