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仁书院
2014年01月13日 来源:挚拓教育 作者:挚拓留学 人浏览
皇仁书院(Queen's College)是香港最早的官立中学,也是香港著名的男子中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中文校训是“勤有功”,而拉丁文校训则是"Labor Omnia Vincit"。
历史
皇仁书院前身是创立于1862年的中央书院(The Central School),孙中山曾于此上课。校舍坐落于中环歌赋街,史钊域博士担任首任校长。当时他还兼任学校督察一职,直至1879年3月香港政府另行设立教育部门管理香港学校为止。有别于现时绝大部份学生来自本地,当时中央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不同各地,主要研究中国经典。
皇仁书院
舍坐落于中环歌赋街,史钊域博士担任首任校长。当时他还兼任学校督察一职,直至1879年3月香港政府另行设立教育部门管理香港学校为止。有别于现时绝大部份学生来自本地,当时中央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不同各地,主要研究中国经典。
1884年4月26日,当时港督宝云主持了中央书院新校舍的奠基仪式,孙中山先生也有出席。到了1889年,位于中环鸭巴甸街及荷李活道交界的新校舍启用,校名更改为维多利亚书院(Victoria College)。新校舍是当时香港最大的校舍。1894年,校名再更改为皇仁书院,一直沿用至今。当时该校主要教授算术、文法及常识等科目,为19世纪末的香港所罕见。由1920年代起,该校开始展现其优秀的学术及体育成就,广为公众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攻占香港。皇仁书院于1941年底被逼停办。校舍初时成为日军总部,其後完全毁于战火,仅留下两支大炮和中央书院第二任校长胡礼的雕像上半身。
战事完结后,皇仁书院在1947年起曾于坚尼地道的临时校舍重开。1950年9月22日,位于铜锣湾邻近维多利亚公园的现址的校舍,由当时港督葛量洪揭幕,并于同日正式启用,沿用至今。
【2012年为皇仁书院建校150周年庆】
办学宗旨
皇仁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均有卓越的发展,藉此让他们在人生各方面都有成就感和能成为明日的领袖。
简介
2007年,共有在校学生1195人,分布于33个班别。中一至中五设5个班别(A, B, C, D, E),每班约40人;中六至中七设4个班别(A, E, M, S),每班约30人。校内所有中一学生是由香港教育统筹局实施的中一学位派位机制中招收,绝大部份学生均为第一组别(Band 1)的学生,学术成绩一般较佳。
皇仁书院为香港114间使用英文作为教学语文的中学之一。除中国语文、中国历史、中国文学、普通话及中国文化科外,其馀所有科目均使用英文作为教学语文。
2008年的中一自行分配学额约为60个,校方会约见200名申请者进行甄选。甄选准则将考虑学生学业成绩、操行、课外活动及面试时的表现。学生在学业以外(如音乐及运动等)有卓越表现并具备足够证明,而学业成绩达相当水平,亦将获校方考虑。
校舍
皇仁书院校舍坐落香港岛中部的湾仔区,实际位置位于铜锣湾天后,高士威道及铜锣湾道之交界,毗邻维多利亚公园及香港中央图书馆。校园的面积达16766平方米,较香港一般中学为大,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学习。
设施
27个课室 6个实验室 2个生物实验室 2个物理实验室 2个化学实验室 2个演讲室 2个电脑室 8个教员室
2个操场 3个篮球场
多媒体学习中心
地理室 历史室 音乐室 美术室 摄影室 健身室童军室 (为一座独立建筑物)
食物部 饭堂 (由学生会管理)
学生会办事处 学生活动中心 校务处
多用途礼堂 (双层) 图书馆
接待室 教员休息室
学生组织
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41个学会,类型分别有体育、康乐、宗教、社会服务及学术范畴。多元化的学会选择,令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不少学会会联同其他学校举办联校活动,扩阔学生视野。部份更积极投入公益慈善,帮助社会有需要的一群。各级学生被编入八社,进行多项社际文娱及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加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学生会
皇仁书院学生会成立於1984年,根据会章,学生会虽要协调各学会并举办一些活动,包含一年一度的开放日也是学生会全权负责的。学生会的干事会由同学组织候选政党,并在10月份全体学生普选产生。 2005-2006年度的学生会主席为6S班的梁文-{杰}-,副主席为6S班的林成丰。学生会的刊物为《汇声》,总编辑为6M班的蔡志扬。
八大学社
学社制度於1950年代由威廉臣校长所创立,分别为Dealy、Steward、Wright、Kay、Crook、Tanner、De Rome和School,其後School House在威廉臣校长离任後改为Williamson House。各社以皇仁书院最早和有贡献的8名校长命名。学社於水运会、陆运\会和其他社际比赛中互相竞争,鼓励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也使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够融洽共处。此外,皇仁书院各个校队经常参予校际比赛,而且屡获殊荣。
7成就
所有学生均被分配至8个学社中的其中一个。学社制度於1950年代由威廉臣校长所创立,分别为Dealy、
Steward、Wright、Kay、Crook、Tanner、De Rome和School,其後School House在威廉臣校长离任後改为Williamson House。各社以皇仁书院最早和有贡献的8名校长命名。学社于水运会、陆运会和其他社际比赛中互相竞争,鼓励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也使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够融洽共处。此外,皇仁书院各个校队经常参予校际比赛,而且屡获殊荣。
皇仁书院设有38个不同类型的学会,类型分别有体育、康乐、宗教、社会服务及学术范畴。多元化的学会选择,令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不少学会会联同其他学校举办联校活动,扩阔学生视野。部份更积极投入公益慈善,帮助社会有需要的一群。
皇仁书院学生于学术上的成就备受不少香港人认同。在香港会考,皇仁书院是香港产生最多「十优状元」(应考的10科全部取得A等成绩)的学校。由1990年至2005年期间,皇仁书院已累积产生了42个「十优状元」。单2003年一届,少于200个皇仁书院中五学生中,已合共取得455个A等成绩,人均取A数目是全香港最高。
8校刊
皇仁书院的校刊名为《黄龙报》,创刊於1899年6月,每年出版一期至今,为全球第二本创刊的中国学校校刊。黄龙报拥有很多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研究香港以至于亚太区的早期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黄龙报》在2005年出版第100期,校方特别把此期以全彩色印刷,并附送一只DVD光碟,内有过去百期的封面和精选内容,以及第100期全本的PDF版本。
9著名校友
军政界
·孙中山:辛亥革命重要领袖,满清皇朝推翻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称「国父」、「革命先行者」。
·廖仲凯(廖仲恺):革命领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历任外交部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劳工部长。何香凝之夫。
·唐绍仪:早期留美幼童,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外交部长,山东大学校长。
·周寿臣:早期留美幼童,在朝鲜任袁世凯幕僚。天津招商局总办、京奉铁路总办及清外交部大臣,官至二品。后任立法局议员、首位华人行政局非官守议员,并获授封为爵士。
·王宠惠:法学家,民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国际联盟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联合国宪章》起草人之一,历任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国务总理、代理行政院长、第一任司法院院长。
·陈锦涛:民国财政部长、孙中山先生广州政府第一届内阁成员。
·温宗尧:孙中山先生广州政府行政院长。
·陆敬科:孙中山先生广州政府外交部长。
·何世礼︰国民政府陆军二级上将,早年留学英、法炮兵学校,历任国防部常务次长、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兼盟军对日理事会台湾代表、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委员会首席代表、总统府国策顾问等。
·罗旭和:前香港立法局首席华人非官守议员,华人太平绅士。
·黄作梅:新华社香港分社第二任社长,伦敦分社创办人,抗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国际小组负责人。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公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获得英国MBE勋章的人士。
·霍英东: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许仕仁: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行政会议成员。
·林焕光: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奥运马术公司行政总裁。
·黎庆宁:前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局长。
·邝其志: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库务局局长、前信息科技及广播局局长、前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
·许淇安:前香港警务处处长。
·黄仁龙: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英国伦敦中殿学院委员。
·郭国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顾问,前渣打银行东亚区首席经济师。
·周一岳: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及卫生局局长。
·司徒华:前香港立法会议员、支联会主席。
·梁智鸿: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
·梁家骝:香港立法会议员,前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
·胡志伟:香港黄大仙琼富区区议员、前市政局议员。
·汤家骅:香港立法会议员,公民党党员,前大律师公会主席。
·陈德霖: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现任香港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候任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
商界
·何鸿燊:港澳知名商人,澳门首富,有「澳门赌王」之称,信德集团有限公司行政主席兼执行董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
·何东:香港望族,太平绅士,怡和洋行华籍总经理,企业家,慈善家。
·何启:律师,第一位获港英政府封为爵士的华人,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前身)及雅丽氏医院创办人,实业家,立法局非官守议员。
·何福:商人、慈善家。
·何甘棠:何东之弟,商人及慈善家
·利希慎:着名利氏家族的创始人,向英资怡和洋行买得渣甸山,发展成为利园,为利氏家族奠下了「地产王国」的基础。
·简东浦:银行家,香港东亚银行创办人。
·律敦治:律敦治医院创办人,有「防痨先生」之称,曾投资啤酒厂,立法局议员。
·谢缵泰:香港南华早报创办人。
·周寿臣:太平绅士,企业家,创立安全保火险公司、泰新银号,其后获为香港定例局(立法局前身)议员。
·刘铸伯:香港中华总商会创办人。
·冯柏燎:利丰创办人。
·冯汉柱:利丰第二代接班人,知名商人冯国经、冯国纶之父。
·罗文锦:曾留学英国攻读法律,1915年毕业返港当律师。1935年任立法局议员,并曾任香港大学校董及参事、华商总会和东华医院顾问、保良局永远议员、华人体育协进会主席等。曾任中华电力公司、香港大酒店、省港澳轮船公司的董事等。太平绅士。
·韦宝珊:韦玉是另一个为后人熟识的名称,香港银行家、商人及政治家,曾参与创立保良局。
·邓肇坚:香港著名企业家及慈善家。
·莫干生:太古洋行买办
·黄宜弘:立法会功能界别议员
·聂锦勋:前工程拓展署署长
·邹灿基:全国政协委员
学术界
·王宠益:香港大学病理学系系主任,香港病理研究的先驱,贡献良多,后因工作感染肺结核去世。
·黄继持:中文作家、翻译家、中国文学批评家,前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
·张五常:经济学家,自称师从「芝加哥学派」米尔顿佛利民教授,前香港大学经济系教授。
·张佑启:香港大学校长顾问及工程学院荣誉教授。
·陈坤耀:经济学家,前香港岭南大学校长。
·杨汝万: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所长。
·关子尹:哲学家,前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霍泰辉: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
·黄国彬:诗人、作家,前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讲座教授。
·沈祖尧: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中文大学逸夫书院院长,在领导医护人员应付2003年「非典型肺炎」一役中表现广受好评。
·袁国勇: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学系系主任,2003年「非典型肺炎」危机中另一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高永文:前医院管理局专业事务及人力资源总监兼署理行政总裁,香港医务委员会委员。
·蒋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副教授。
·杜若鸿:香港大学中文系副研究总监。
·沈旭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助理教授。Roundtable召集人。
·陈士齐:人称「斋Sir」、「阿斋」、「斋哥」,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高级讲师。
·陈繁昌:候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思想文化传媒界
·黄文山(黄凌霜):民初社会学家、无政府主义者,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大学学生领袖,与共产党关系密切,曾赴莫斯科会见革命领袖列宁。
·吴汉源(毕华流):著名作家、游戏家
· 胡国贤(羁魂): 诗人
·邓树荣:剧场人
·陈炳钊:剧场人,前进进剧团艺术总监、导演《飞吧!临流鸟,飞吧!》(1997)及《飞吧!临流鸟,飞吧!消失的翅膀》(2007)
·莫昭如:香港无政府主义者及左翼戏剧工作者。
·陈钧润:翻译及填词人
·袁立勋:舞台导演
·关品方:小说《对决》作者
·谭棨禧:诗人
·徐沛之:书法家
·许作权:有线电视新闻部记者
·冯善基:ESPN主持
·鲍汉琳:人称「鲍叔」,香港电视、电影演员,戏剧节目制作人,早期身分为广播剧演员。
·陈荭:汇知中学(QualiEd College)校长。个人作品有《青春出于蓝》、《校园风云》和《校园情思》而其中《青春出于蓝》获第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青少年及儿童文学组别冠军。
·熊秉文:电影艺术团体总监、注册社工、专业影评人、专栏作家
下一篇:芬彤娜女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