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转专业之我见
做美国留学8年来,协助过不少学生申请到自己的Dream School。咨询的时候,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申请美国的研究生,是否能转专业呢?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由于中美教育体制的不同。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忍受本科四年去学习一个不喜欢,或者不是他们自己选的专业;甚至在研究生阶段,还在从事一个自己或者不是那么喜欢的领域。但是在美国,更多的情况则是“自己做主”。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跟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或者更改自己的专业,甚至研究生阶段,也可以跨专业申请——有时候跨的幅度还真有点让中国学生诧异。关键是,我们在申请的时候,得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关于我们挚拓几年前送出去的一个学生,她在美国生活学习、逐渐认识自己、再决定转专业的故事。SS同学本科在中山大学学习生物专业。家里从小就给她灌输以后会送她出国留学的概念,她自己也是从很早就开始为留学申请做准备。SS是我同事傅滨老师的学生,但是申请是一个团队合作过程,所以在SS的申请过程中,我也参与到给她做面试培训的工作中。跟SS初次接触,我就发现这是一个很独立自主的女生——目标明确,有自己的想法。
在内地学生家长都还没开始了解美国的暑期课程Summer Section的时候,SS已经委托我们帮她申请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暑期课程。在UCSD选修了两门生物相关的专业课,拿到美国教授的推荐信。这段经历让她了解到真正的美国教育,坚定了她出国求学的想法,也为她研究生的申请加分不少。研究生的申请即使被学校拒了,也并不放弃,和我们一起努力再和教授Argue并多次参加面试,终于拿到了USC南加大生物PhD的Offer,一年有5万美元的奖学金。于是,SS不花家里一分钱,就开始了在美国的求学生活。
于美国人来说,PhD并不只是纯粹的求学,更类似于工作——学生为教授做研究助理和助教,教授则跟据你工作的时间长短支付薪水。当然事情并不是都一帆风顺。在异域,要学着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要学着怎么配合教授的工作,学着跟中国完全不一样的学术论文要怎么写?有疑惑的时候,SS也会找我们谈心,当然我们也很开心的见证着她的逐渐成长。
就这样在实验室里忙碌了两年,比在中国多得多的科研机会,让她更真切地了解到,科学研究并不是每天都会有新的进展,更多的时候,是日复一日的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于是,她开始思考,这是不是就是我以后想一直从事的工作?我是否还要继续这些工作3-4年获得PhD的学位然后在毕业以后继续这样的工作20-30年?与实验室的工作比起来,SS似乎更愿意进入到公共领域与人沟通。可是放弃一年5万美元的奖学金和已经付出的2-3年的时间,换一个领域,是否值得?父母能否理解并支持我的决定?处在迷惘中的她,和我们讨论了好久。
还记得当时我们跟她分析“你别管别人怎么想,你甚至不要管我们怎么想,你只要问问你自己,你到底需要什么?”很多选择看起来并不难,因为有些职业你可以一眼看到底,知道以后是什么样子。比如读PhD在美国高校当教授,你几乎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图景,精确到每一年,比如前面几年熬终身教授,熬到之后如何做研究,学术服务或者教学,这个是不是你喜欢的生活方式?
于是在美国的第三年,在我们的支持下,SS开始了转学申请。选择的专业似乎有点出乎众人的意料,是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当然她选择的是尽量与自己所学相关的环境政策方向。在今年初,SS已陆续获得了芝加哥大学(U of Chicago),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学校的公共政策专业的录取。
从生物专业转公共政策专业,在不少国内学生看来,似乎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决定。但是在我留学申请工作中,还是能经常见证着学生们去追求梦想的专业跨度:本科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申请会计专业;英语本科转人力资源硕士;生物转食品科学;化学转化工;物理转工程……
也许转专业这个路途走起来,会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拼搏,但是至少,美国为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广的平台——你只需要在你的个人陈述或者其他申请材料中说明为什么有在这么大方向的专业转变,让学校理解你这是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并且已经为这个转变做了什么样的努力。
也许在高中考大学的时候,我们还不了解什么是专业,什么是自己想学的。但是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我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别人没有办法替代自己回答。SS以后的路还要继续努力,但我们一定会持续关注。同时,挚拓教育也希望,在学生寻找人生定位的过程中,我们能给予最大的协助。
下一篇:美国留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